趁著五一勞動節的三天連假, 帶著一家老小回南投一趟。 這趟回去不單是為了探親休息, 而是公司交付了一個打樣的工作給我帶回部落, 因為總覺得有要務在身, 原本出遊的玩興少了許多。 再加上行前還是正常上班日, 為了行車安全我跑去換了輪胎及加滿油,回家路上又急忙去超市為這幾天山居張羅吃的喝的,心想, 要去麻煩別人總是要準備周到一點, 山上不比山下方便,到時候小傢伙沒零食沒飲料的,半夜吵肚子餓也很麻煩,有準備總是比較好。回到家後又是弄色卡又是準備行李等等˙˙˙星期四的晚上我根本沒有辦法有足夠的時間睡了好覺,天就給它亮起來了˙˙˙等每對眼睛一張, 就要出發了。 反正啊~ 我也早已習慣這樣的操勞拼命,吃苦當吃補是我的最佳心情寫照了。

計劃型的魔羯(我)心裡一直惦念著這趟回去的目的有:

  • 1˙公司交付的紙編織帶的粗樣打樣
  • 2˙葡萄園的規劃 / 葡萄幼苗的採購
  • 3˙帶娜娜去找爸爸及瀚文瀚霖小舅舅玩

 


 第一天  2009/05/01

約莫8點就出門,先繞去新屋交流道附近打點早餐。媽買永和豆漿吃, 我跟娜則點了麥當勞早餐, 對付這傢伙只有麥當勞了˙˙˙我們在高速公路下涵洞解決了民生問題大概8點50分上路,很好, 高速公路上車多但車流順暢,,有連假的氣氛卻不至於塞車。抬頭看向天空是一片蔚藍無雲的好天氣。陽光很溫柔, 迎面的風涼涼的, 真的是出遊的好時機。

沒想到, 越往南走, 天空的雲反而漸增, 到了中部已經看不到藍天了。同樣是晴天, 中部的天氣就明顯悶熱, 一整個不舒服的感覺。但比起前陣子連日的陰雨, 這還是好太多了。

自從國道六號開通以來,從中壢南下就不需要下任何一個平面道路可以直通草屯,比起過往, 可以省去近一個小時的交通時間, 打著魔羯算盤的我暗自高興。途中我不時注意著時間想看看到底能省去我多少時間跑這一段路˙˙˙可能是高興得太早, 在六號的東草屯交流道, 我呼嘯而過, 錯過了。最近的福龜交流道還沒開通, 我只好選擇埔里交流道下去,然而這一錯過, 我必須往前21公里才會抵達埔里, 心裡真是有點給它鬱悶。解悶需要好理由, 我看看時間快11點, 就決定去埔里吃個午飯好了。 

這麼多年了, 埔里依舊是個純樸的小鎮。每次從北部來到這個山城, 迎面而來的一定是徐徐暖暖的微風,處處瀰漫著慢活氛圍, 整個步調是緩慢而輕鬆的,小鎮風情就是這麼樣的不同於都會生活。

  埔里街道

也許不夠熟門熟路, 開在埔里街頭竟然很不容易找到一家可以坐下來吃的小店。我心想,難道埔里人都不外食, 或者這些小吃都躲藏在巷弄中外地人找不到。於是我繞了又繞, 最後繞到外環道往地理中心碑的公園方向去,找到了一家好停車正對公園位在三岔路口的嘉義火雞肉飯。(我的認知裡, 只要是火雞肉飯都是叫嘉義火雞肉飯˙˙˙ 吧?)

果然好山好水出好米啊, 這家店煮出的白飯好吃, 軟Q香嫩, 娜娜開心的吃著是最好的證明。我們點了兩碗雞肉飯, 兩碗味增湯, 龍鬚菜沙拉跟涼拌粉肝, 都做的很清爽不油膩, 好吃!另外,還有免費暢飲的汽水飲料機, 只花了140元, 便宜好吃很不賴。

 雞肉飯好吃喔 

吃完我們就往蕙蓀方向出發。眼尖發現轉往蕙蓀方向的轉角似乎出現一家人氣店,中午時段店外能停滿車子店內排隊人龍暴長的一定是傳說中的人氣店。看了招牌它叫"李仔哥爌肉飯"。當場為之惋惜, 剛路過沒看見這間店,但是隔天我跟娜爸帶著娜娜又來埔里張羅吃的的時後,我真的要娜爸去排隊買了2份爌肉飯+味增湯。因為店內人太多, 外頭天氣也熱, 我們在車子裡開著冷氣品嚐這人氣小吃。

  

  爌肉飯70元一份:一塊厚方的三層爌肉 + 筍絲少許 + 酸菜少許 

          + 滷蛋一個 + 三角油豆腐一塊

  味增湯10元一碗: 豆腐丁

  

真的,食材算是很新鮮, 但或許是我的口味重, 這個便當對我來說偏淡,跟期待是有所落差。 可以說好吃, 但對我來說是普通的好吃,而非特別的好吃。我想我的味蕾可能已經麻痺, 很難取悅了。

不到半個小時我們終於抵達目的地 - 眉原部落。 匆匆的開車到對山鐵皮屋卸行李冷藏食物, 隨手打掃一下環境,這兩天這裡就是我們睡覺吃飯的地方。一口氣都還沒喘夠, 我跟娜爸就回去部落接老小, 準備到葡萄園預定地去踩摘楊梅我吃過醃漬的楊梅卻從來沒見過它的樣貌˙˙˙只知道它是樹, 果子結在樹上。原來它長成這樣啊˙˙˙ 好大好高的一棵樹˙˙˙啊是要怎麼採收啊???

楊梅樹 

一身農夫裝的娜爸早就準備好工具爬上樹幹準備剧下樹枝,原來採收楊梅是要把樹枝都剧下然後一顆一顆摘取果實, 這可是個不小工程。我、 娜爸跟媽外加一個小不點, 一人在上其他人在下分工合作開始收成。看!它的果實就是長成這個樣子。媽說綠色的也要採收, 她準備把所有楊梅醃起來。

楊梅 

娜也是很興奮的要幫忙,幫到一半卻說: 媽媽, 楊梅黏黏的˙˙˙就自己到一旁去玩。的確, 踩摘的時候楊梅果實是有黏液的, 手指頭會因為這黏液而變黑變黏,回去洗刷的時候是得花點時間才洗得乾淨。我們大約花了兩次才把所有的果實採收完畢。好笑的是, 第二天這棵樹幾乎光禿的當時, 媽說有五六隻鳥聚集起來用叫聲來抗議呢!因為我們搶走了牠們的食物˙˙˙不好意思囉˙˙˙小鳥們。

我也要幫忙 

在楊梅樹旁, 我們計劃要種植巨峰葡萄。媽已經訂好100株的葡萄幼苗, 娜爸會在一個禮拜內栽種完畢。這會是我們一家人的葡萄園, 期待兩年後的收成。也因為這樣, 媽希望我們能夠在上面的大塊山坡地上搭建屬於我們的居所。稱之為居所是因為我們還不確知它會是一間白牆紅瓦的屋子、一間鐵皮搭建的屋子、 或者是一個簡單的貨櫃屋。但的確在山上沒有住所的我們是需要一個能夠遮風避雨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可以暫居也可以久留的地方。我們屬意在這片山坡靠路邊楓樹旁的空地搭建,這願望希望能夠趕快實現。

山上的大片山坡地 

回到了山上鐵皮屋, 也不得閒, 趕忙準備洗澡水和晚餐。小朋友們也是忙進忙出, 忙著追逐嬉戲。木材煮出來的米飯特別的香, 這兩天在山上吃到的米飯, 讓我有想學著煮的衝動。那股飯香是在高級的電子鍋煮不出來的。我想很快我就會有機會自個兒在山上的小屋煮著香噴噴的材火炊飯,然後放鬆心情的再環繞的群山間細細咀嚼品嚐那米粒的芳香。

 

 


 第二天  2009/05/02

跟月華嫂約好早上九點, 可是她遲到了。她人一到我們就趕緊去她的阿朗夏工作室研究一下公司紙緞帶。

原住民改良式傳統織布機 

紙緞帶打樣 

實在不簡單, 有手藝的人好厲害。我是沒耐性的人, 如果再加上沒興趣, 就根本不會去碰這些傳統技藝的玩意兒。月華姐很認真的幫我想辦法打出一個粗樣, 也真的有80%以上的近似。回去有成品可以交差, 真的很感謝她。順道一提的是, 她那兩隻超卡哇伊狗狗,一隻紅貴賓活蹦亂跳的, 一隻白博美則是乖的惹人憐愛。讓娜娜可以隨時抱牠入懷, 愛不釋手。嘴裡還喃喃自語說: 這是我的寶寶喔~乖。給她倆的友誼留個見證吧!

我的新朋友-娃娃 

完成交付的工作真的鬆了一口氣。結束後,我們就帶著小的去一埔里吃中飯, 順便採買晚上的食材。因為晚上會有很多家人來鐵皮屋吃晚餐, 必須去採購一下。午飯吃了爌肉飯, 給娜娜買了肯德雞。再繞去超市買東西, 一刻不得閒。殊不知自己身體已經累到爆了,而回到小屋卻又整裝變身成一個假農婦,跟娜爸騎著摩托車去她堂哥的李子園採李子去。

我的天敵就是蟲,但哪個農作物不長蟲不生蟲的。雖然看著結實累累的果樹, 很想統統帶回家,但我卻是話多事少有一搭沒一搭的採摘,因為害怕蟲蟲上身,已經全身發癢。不過,堂哥種的"大陸妹"品種李子,一點都不酸澀, 好吃極了。

晚上的重頭戲即將上場,幸好有女主人 - 我的堂舅媽手腳俐落的準備晚餐,不然快累垮的我是沒辦法撐起場面的。她快手快腳的準備,我則跟娜去泡了一個舒服的澡。適時舒緩我疲憊的身子骨以及緩解我全身發癢的症狀。洗完晚餐也準備好, 人也都到齊,有小舅一家4口、 表哥一家3口、 我們一家4口外加堂舅媽。這頓晚餐吃的很豐富,大盤牛肉、 大盤竹筍、 大盤吵青菜、 大鍋蛤俐、 大鍋冬瓜湯,唏哩呼嚕, 大家有說有笑, 吃的好開心。

之後, 茶餘飯後的聊天聲, 小孩子的嬉鬧聲我好像都沒太多的記憶。因為我已經累攤在床上, 睡著了。等我起來, 已經曲終人散,夜又恢復了寧靜˙˙˙

 

 


 第三天  2009/05/03

差不多要回家的時間了,娜爸要我回去前跟她跑一趟魚池,去生薑老闆那裡學採水筍的技術。我從沒走過這一條路去魚池,沒想到這一路的景緻這麼宜人。有一段臨河的公路很像太魯閣的峽谷,到了老闆的水筍田又是另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我覺得很美。

跟著聽一些有關農業耕種的技術知識,對我來說很新鮮野受益良多,隔行如隔山, 很多的栽種技巧是靠經驗累積而來。娜爸比較被動、要面子,要不是生薑老闆主動打電話給他詢問狀況,怕他還不知道該做初期採收的動作了呢。真不知道該怎麼去督促他或者幫忙。回程路上我們也聊到不少,關於作農的、 關於葡萄園、 關於土地、 關於蓋房子,有很多的事情都等著我們去完成,我們的力量卻又這麼不足夠。我想只有用時間換取金錢, 在看看老天爺肯不肯幫忙了。現在的我, 一切只想要順其自然。

我們滿載著收成(李子、 楊梅) 和一些堂舅媽做的麻糬,不到中午就啟程北上,少不了沿路的吃喝, 上了高速公路我卻忍不住的打起瞌睡,撐不住的疲累讓我再泰安休息站停車休息了半個小時,最後在下午兩點回到了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ka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